
登錄/注冊后可查看大圖
在這幾年前,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大家茶余飯后最愛討論的話題,實際上不僅是那些退休老人對于自己的養老問題保持著極高的關注度,有些年輕群體也開始關注國家的養老變化。其原因就在于現如今年輕人工作壓力過大,大家都希望能夠在退休以后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所以在年輕時就要積極繳納社保,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到達退休年齡后能夠領取到一筆可觀的養老金。
所以如今不僅是50后、60后關注養老金動向,80后、90后甚至是00后,都開始咨詢養老金的相關問題。而從這些年輕人關注養老動向中也可以察覺到,這其中有一部分年輕人也是為了自己的父母做考慮,尤其是那些獨生子女,他們必須規劃好老人的養老問題,除了要生存還要有生活質量。
而從當前我國居民養老的幾大常見方式分析,養老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社會養老,一種是家庭養老,而家庭養老也有具體的劃分既有子女養老也有存款養老。那么這些養老方式又有何不同呢?
首先我們說的社會養老就是指的社保養老,因為大多數企業員工在退休前都按時繳納社保,所以在滿足繳納15年的期限后,他們在退休年齡到達后就可以辦理養老金。
而以當前我國普通職工養老金發放標準分析,每個人最開始能夠領取的養老金大概為2000元至3000元,然而這個金額卻不是固定的,因為每年養老金都會有上漲,而且國家也會根據實際生活水平進行調整。
比如在2021年我國就打破了養老金17連漲的紀錄,而此次養老金的漲幅也維持在5%左右。這也意味著在今年大多數人的養老金都又多出了一兩百乃至更多,而這種養老方式的一大優點在于他們無需家庭來承擔這些養老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老人因生病,而這是全家復貧返貧的情況。
而第二種家庭養老就是指家里人養老,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有一句話叫“養兒防老”,對于那些沒有繳納過社保的退休老人來說,他們在到達一定年齡后,只能依靠子女來撫養。
所以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一般與子女的生活水平相關聯,子女的生活水平較高,那么這些老人的生活質量也會較高,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兒女們都會盡可能滿足老年人生活的各種需求,不過若家里子女生活較為困苦,那么這些老年人的生活也會更加艱難。
而且當代80后和90后的生活壓力也非常大,除了養老以外,他們還要考慮房貸車貸以及教育子女的問題,因此人們常說80后和90后是壓力最大的兩代人,而這代人的父母如果想要依靠家庭養老方式,則沒有那么強的生活保障,一般很難達到理想中的養老狀態。
但是對比西方各國,中國人在儲蓄方面卻有著絕對優勢,因為國人的儲蓄意識一般較強,很多老年人奮斗一輩子,省吃儉用都將繼續存進了銀行,在沒有養老金以及指望不上兒女的情況下,那么到了退休年齡后,老年人究竟有多少繼續才能夠自己日后的養老支出呢?
根據某相關機構的報告顯示在我國一線城市老百姓如果想要依靠自己的儲蓄養老,而且還要做到養老自由,至少要準備400萬人民幣,這對于絕大部分工薪家庭來說,應該是很難達到的目標。
而除此外,根據另一份報告顯示在中國共有50%的受訪者都認為若想在推薦之后過得比較好至少要準備50萬的存款,除此外還有70%的受訪者認為退休時積蓄如果不夠100萬,實際上想要過上舒適自由的養老生活還是有些困難的。
其實我們也可以具體算一筆賬,比如我國衛生部就曾公布中國人的人均壽命現已延長,大概達到了77歲左右,如果按照女性50周歲或55周歲的退休年齡來計算的話,他們至少要準備22年至27年的養老花費。
而我國2019年全國人均消費為21,559元,假設在物價不再上漲的情況下,老百姓們在這20多年間至少要準備47.4萬至58.2萬的積蓄才能支撐養老生活,而這其中卻不包括吃藥生病等各類支出。
由此可見,如果單純地想要依靠存款養老,那么這些老人至少要準備50萬-100萬,這樣來看如果能夠搭配社會養老與家庭養老,老年人的生活才能得以最大保障。
來源:洞鑒財經、糧策新農業論壇